面對心中的噴火龍
不管是在家裡,或是在幼兒園,玟玟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就會一直跟大人抱怨,或是會很生氣地一直坐在角落不理人,爸媽和老師總是要花很長一段時間,才能安撫玟玟的情緒……
說明情緒化行為的後果
哭泣、抱怨、擺臭臉都是5、6歲孩子發脾氣的模樣,他們已經能覺察自己的情緒,並想辦法表達,但卻還沒有能力適當地抒發情緒。
生氣時想發洩出來,是正常的行為,但要用什麼方式發洩,就必須花點力氣學習。爸媽除了示範、引導孩子適當地表達情緒,也要進一步瞭解孩子為什麼有這些情緒反應,避免日後產生問題行為。
面對5歲以上的孩子,爸媽可以清楚、簡單地告訴他不恰當表達情緒的後果,強調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;如果制止無效,請將孩子帶離現場,讓他自己安靜一下。假如孩子很沮喪,可以抱住他,讓他知道爸媽還是愛他;如果孩子抗拒擁抱,則可以告訴他:「我知道你很生氣、很難受,等你覺得好一點再告訴我為什麼生氣,或是否需要我幫忙。」這時還可以輕撫孩子的背,透過溫柔的肢體接觸,緩解生氣的情緒。
傾聽並同理孩子的情緒
5、6歲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語言能力,當他說出生氣的原因和感受時,縱然理由再無理,那都是他的立場與感受。爸媽不一定要同意他的看法,但是要傾聽孩子的理由、接納他的感受,讓孩子把話說完,再進一步幫助他平息怒氣。
鼓勵孩子合宜的表達情緒 ……詳全文

本文出自2015年12月號《學前教育數位雜誌》
2015年12月號【封面故事】從小培養自學力 爸媽都希望能夠教養出有強烈學習動機、能夠自動自發、能自我反省與修正,即使面對困難或干擾,也會想辦法去克服的孩子。因此,這個月我們將陪伴爸媽一起思考養育孩子時該把握的重點,學習適當的回應和引導方式,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學能力,能優遊在不同領域之間的學習者。
|
No comments have been made. Use this form to start the conversation :)